明升体育

图片
当前位置:首页 > 气候变化(作废) > 国际动态 > 正文

为城市打造更多水资源空间(他山之石)——荷兰鹿特丹采用适应性策略精细管理城市水资源

媒体:人民网  作者:方莹馨
专业号:碳汇资讯 2019/8/6 8:50:16

20190716143015316

在干燥的季节,鹿特丹水广场成为休闲公共区域。图为人们坐在水广场的台阶上休憩。

都市人景观设计公司供图

█鹿特丹水广场在不同的季节提供不同的功能空间:在雨季,水池会被雨水淹没,形成3个小池塘,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;在少雨的季节,这里又成为表演舞台、轮滑场地、篮球或足球场。

█绿色屋顶像一块块海绵,吸收雨水,缓解雨水排放压力。更多的雨水可以通过“雨信”水箱收集存储,并根据预测天气情况进行智能调配。鹿特丹市政府规定,新建的市政建筑必须开辟绿色屋顶。

█城市适应性策略意味着根据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利用自然,适应变化,在整个城市空间中寻找解决方案,从而打造气象灾害防御城市。

来到荷兰,从城市到乡村,运河一路相随。这是低地国家抵御水患风险最早的尝试之一。荷兰约有1/4的国土低于海平面,海水倒灌、雨洪冲击等水患威胁着大部分地区,包括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。

鹿特丹的城市路面不透水、传统管道排水能力有限,增加了排涝压力,极易受洪水侵袭。对此,鹿特丹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通过打造创新建筑设施,采取与水共存的适应性管理策略,为水资源提供更多空间,也为城市生活创造出更舒适的环境。

水广场,雨季旱季功能不同

说起鹿特丹的水管理项目,水广场是首屈一指的精品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雨水收集而成的城市水上公共空间。

水广场位于一个现代建筑群中央,被校舍、剧院、停车场环绕。广场的主体由3个人造水池组成。远看,这里像是3个被抽干的“游泳池”,大小、深浅不一,“池底”刷着蓝色的几何图案;近看,像是下沉的篮球场,又像是古希腊时期的露天剧场,周边设有自上而下的台阶。

水广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、都市人景观设计公司创始人德克·范·佩佩告诉记者,这3个水池是巨型储水器。在雨季,水池会被雨水淹没,形成3个小池塘,以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。而在少雨的季节,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,成为表演舞台、轮滑场地、篮球或足球场。人们还可以坐在台阶上休憩,或在绿荫下纳凉。

雨水如何汇集到这里?设计者打造了水沟、水井、水墙3条“通道”。水池间由浅浅的不锈钢排水沟相连,周边街道的雨水顺着水沟流到水池内,路面就不会有积水。周边高楼屋顶的雨水通过排水管道接到地下,然后由水泵抽到略高于地面的石台上,最后顺着水沟流入水池。水墙设在深水池内,广场周边更远处的雨水从水墙中流出,形成瀑布,最终填充水池,由此形成完整的防涝和雨水利用系统。如果雨天来到水广场,可以看到蜿蜒的“小溪”环绕3个“池塘”,雨水在不同池塘循环流动,不失为别样的景致。

德克告诉记者,现存的下水道系统与河道无法有效疏解雨天激增的地表水,街道易形成内涝,而地下雨水储存系统又十分昂贵。水广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“二合一”的解决思路,在不同的季节提供不同的功能空间。雨天时形成蓄水空间,等城市运河有足够空间容纳水流时,再将广场水池里的水排出,变身城市公共空间。如今,水广场设计在荷兰其他城市被效仿。

绿色屋顶,智能有效利用水资源

从高空俯瞰鹿特丹,可以看到很多绿色屋顶。它们不仅装点了城市的天空,更像一块块海绵,吸收雨水,缓解暴雨时的雨水排放压力。

鹿特丹霍夫普莱恩火车站停运后,火车站顶部被改造成了“空中花园”。这里是荷兰最长的屋顶,上面铺满了草坪,还种有果树、灌木和蔬菜,还有用草搭成、憨态可掬的“人造羊”,俨然是一个有机农场。平时,市民可以在屋顶休闲放松;到了雨天,屋顶则是有效减缓雨水流速的临时蓄水设施。据统计,绿色屋顶可以截留60%到70%的降水,这些雨水在雨后数小时逐步被植物吸收和蒸发。

屋顶花园还安装了特殊的装置“雨信”。据介绍,“雨信”是一个雨水缓冲水箱,未被截留的雨水都汇入该装置中,并根据预测的天气情况智能调配储水。随着极端天气增多,长时间干旱和短时间大量降雨交替发生,给下水道造成重大负担。有了“雨信”水箱,屋顶收集的降水不会直接排入下水道,而是被引入“雨信”储存。“雨信”内置太阳能智能系统监控天气预报,在干旱期,水被精准地储存以向周围绿地提供水源;一旦预计有大雨,水箱会自动排水,为即将到来的降雨腾出空间。

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住房与城市发展研究学院水管理专家彼得·斯科尔滕告诉记者,绿色屋顶既可有效利用水资源,又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,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。鹿特丹市政府规定,新建的档案馆、图书馆、医院、停车场、政府办公楼等市政建筑必须开辟绿色屋顶。为了鼓励在私人建筑上建绿色屋顶,自2008年开始,鹿特丹市政府按绿色屋顶面积向市民提供补贴,每年还根据屋顶的降水排放量征收不同的污水税,排放越少,税费越低。按市政府制定的目标,到2030年全市要建成至少80万平方米绿色屋顶。

创新思维,建设“海绵城市”

历史上,荷兰人就想方设法把内陆积水抽走排向外海,为此修水坝、挖运河、造风车。随着气候变化、海平面上升,人们意识到,光靠传统的控制手段还不够,需要更加灵活、可持续的策略使城市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。

近10年来,荷兰水管理政策方向发生变化,从着眼于如何快速排水,到重视创造更多水资源空间,并就此提出城市适应性策略。根据鹿特丹市的环境规划蓝图“鹿特丹气候倡议”,城市适应性策略意味着根据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利用自然条件,适应变化,在整个城市空间中寻找解决方案,从而建设“海绵城市”,增强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。

斯科尔滕介绍,城市适应性策略有四个关键要素,即加强和维护现有水系统,加大相关项目投资,为经济、生态、宜居性、安全性等多方面创造附加值,以及动员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行动。

在该策略的倡导下,“还河流以空间”的概念和新的水管理政策应运而生,形成了“保留、储存、排水”三步策略的解决方案。其中,蓄水成为最关键的环节。

不论是水广场、绿色屋顶,还是随处可见的绿化带、雨水公园,它们最主要的功能都是蓄水。鹿特丹博物馆公园地下停车场是荷兰最大的蓄水设施。停车场下面的雨水储存库可储水1万吨,大雨来临后半小时内就能将1000万升的雨水引入储存库。雨停后只需10小时,储存的水就能全部被水泵抽干,输送到下水系统,最终进入污水厂处理。

如今,鹿特丹拥有精细的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系统,2018年人均绿化面积近60平方米。适应并运用自然环境条件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,市民积极参与种植绿色屋顶、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,城市绿色屋顶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。

 

阅读 701
我也说两句
E-File帐号:用户名: 密码: [注册]
评论:(内容不能超过500字。)

*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!
版权声明:
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
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
  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  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
  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
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